上世紀60-70年代,,胚胎學家開始了冷凍生育相關研究,最早只是為了滿足畜牧業(yè)對珍稀動物的保護和配種用途,。1953年,,人類首次冷凍精子成功,,30年后也就是1983年,當胚胎學家經(jīng)過多年反復試驗,,人類冷凍胚胎被喚醒后,,植入產(chǎn)婦體內(nèi)**次成功受孕,。3年后,就在1986年,,澳大利亞的克里斯托弗·陳醫(yī)生(Dr Christopher Chen)也報告了世界上**例使用冷凍卵子成功受孕的病例,。這兩個“時光寶寶”呱呱墜地,他們的降生預示著人類生殖領域一場革命性巨變的到來,。
氣相液氮罐
身體周刊記者 羅燕倩
大約40年前,,人類繁衍的方式只有一種:男性的精子在女性體內(nèi)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變成胚胎,,之后成為胎兒。一切順利的話,,胎兒會在母體內(nèi)待到足月,,然后寶寶就降生了。
誰得知,,隨著人類的進化和文明的發(fā)展,,生育能力有時不是人們可以掌控的了,也并不是找到對象了就能造出自己想要的孩子,,更有些人年輕時不在意,,年事已高又后悔想要個孩子。
智慧的人類并沒有被難倒,。把卵子冷凍起來,、精子冷凍起來、胚胎冷凍起來,,過個幾年,、十幾年后,照樣可以有子嗣傳承,。冷凍技術的出現(xiàn)讓科幻片變成現(xiàn)實,,為生育提供了一種保險。
人們不必再受限于生育年齡的枷鎖,,一些重病患者也可用此保存生育力,,待病愈后重圓生育夢。
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更新,,生殖界專家也越來越偏好在輔助生殖中使用冷凍技術,。“目前的臨床研究表明冷凍胚胎更為安全,不會在新鮮胚胎移植期間發(fā)生卵巢過度刺激的可能,,其次宮外孕的發(fā)生率也比新鮮胚胎移植低很多,,妊娠并發(fā)癥自然更少。”身為資深生殖科專家,,復旦大學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孕診療中心(簡稱“集愛中心”)常務副院長孫曉溪對冷凍技術充滿信心和希望,。
液氮罐中的“生命”
集愛中心一處儲存室是這個醫(yī)院略顯神秘的地方,,因為這里藏著很多未出生的“生命”。據(jù)悉,,這個儲存室有專人負責保存,,會定期添加液氮,保證適宜的溫度,。任何人進入這里,,都必須經(jīng)過戴帽子、穿鞋套,,仔細清洗手部等一道道復雜且謹慎的準備工作,。
儲存室中,大小一致的大罐子被整齊擺放著,,每個罐子中儲存了1500個以上的胚胎或是卵子,。自1998年開科以來,最早期的冷凍胚胎,,已經(jīng)在此地封存了18年之久,。由于胚胎的儲存量每年在迅速遞增,類似的儲存地還需進一步擴容,。
按照標準的流程打開液態(tài)罐后,,罐子周邊“懸掛”著數(shù)個耐凍金屬材質制作的吊筒狀容器,每個容器內(nèi)儲存著若干個冷凍胚胎或是卵子,。平時,,這些容器通過長長的長桿將吊桶放入液氮中,,需要使用提取時,,又用長桿連接吊桶提離液氮。每個容器上都有編號,、存入時間,、保存者姓名等信息,避免出錯,。
據(jù)孫曉溪介紹,,較早在臨床上運用的為程序冷凍法,即按照設定程序,,逐漸將卵子的溫度降低,,整個過程需耗時1-2小時。而隨著玻璃化冷凍技術的出現(xiàn),,大大縮短了冷凍時間,,并使細胞保持更好的質量。
“冷凍即是把細胞內(nèi)的水分抽干的過程,,采用快速的玻璃化冷凍技術,,能夠在短短數(shù)秒時間內(nèi)完成胚胎,、生殖細胞的快速冷凍。”孫曉溪解釋道,,過去程序化冷凍復蘇率僅80%多,,而玻璃化冷凍的復蘇率則高達95%以上,正因為玻璃化冷凍技術可瞬間把細胞內(nèi)水分脫干,,并從室溫降低到-196 ,,細胞在冷凍過程中便不容易形成冰晶損傷細胞器。
沉睡了18年的胚胎
今年6月下旬,,45歲的麗瓊(化名)順利誕下一名女嬰,,嬰兒重3300克,身體指標一切正常,。然而這不是普通的新生兒,,當她還是胚胎時,曾在集愛中心的儲存室里安靜地“沉睡”了18年,。18年冷凍胚胎成功受孕,,這不但創(chuàng)造了中國胚胎冷凍時間最長紀錄,新生女嬰也成為中國最“抗凍”寶寶,。
氣相液氮罐
1998年,,麗瓊夫婦曾因輸卵管堵塞,在集愛中心接受輔助生殖治療,。1次新鮮胚胎移植,、2次冷凍胚胎移植失敗后,麗瓊沒了信心,,“當時工作繁忙,,我們想等等再說吧。”這一等,,時間飛逝18年,。
去年,一次偶然機會,,麗瓊得知朋友在集愛中心醫(yī)生陳華的治療下,,喜得雙胞胎。她再次心動,,“我還有凍胚在集愛,,再去試試吧!”
2015 年初,當陳華醫(yī)生看到麗瓊的病歷號——“1998-01XX”時心里一怔:“這可是中心1998年成立之初的 元老級粉絲 啊!”陳華詳細詢問病史后發(fā)現(xiàn),,麗瓊之前三次移植都存在輸卵管積水和子宮內(nèi)膜薄的問題,,她再次和B超室楊岳州主任檢查了麗瓊的子宮、卵巢及輸卵管情況,,內(nèi)膜依舊很薄,,輸卵管嚴重積水,,還伴有子宮肌瘤。
陳華醫(yī)生給出了切除輸卵管的建議,,與此同時,,她也在擔憂:胚胎冷凍了18年,萬一復蘇之后停止生長,,輸卵管不是白切了?
這一次,,麗瓊很堅決:“18年前醫(yī)生建議我切除,我就猶豫不決,,也許這就是三次移植失敗的原因,。”復旦大學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陳曉軍主任醫(yī)師主刀,在腹腔鏡下切除了大量積水的輸卵管,,剔除了子宮肌瘤,,同時用宮腔鏡排除了宮腔問題。手術成功后,,麗瓊開始了近一年的冷凍胚胎復蘇移植周期,,在陳華的個性化治療方案與B超室、胚胎實驗室的積極配合下順利移植,。
兩周后,,麗瓊回到中心檢測HCG血值,她被告知懷上了,。終圓母親夢的麗瓊順利誕下嬰兒后,,緊緊抱住陳華:“謝謝您,給了我寶寶,,創(chuàng)造了奇跡!”
冷凍胚胎更具優(yōu)勢
在-196 的極低溫度下,,冷凍胚胎究竟可保存多久?對此,孫曉溪的解釋是,,冷凍胚胎屬于細胞靜止狀態(tài),,細胞并不會發(fā)生分裂,因此從冷凍保存的時限來看,,無限期保存在理論上都是可能的,只要能夠保證-196 的恒溫,。
然而在試管嬰兒技術中,,人們心中始終存有一種擔心:生怕冷凍過程會傷害胚胎??墒聦崊s是,,非但技術并不影響胚胎生命力,許多醫(yī)生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似乎冷凍過后的胚胎比立即植入的新鮮胚胎更“好用”,。
早產(chǎn)和新生兒體重過輕是試管嬰兒的普遍問題,,大約每5個試管嬰兒中便有一個在出生時體重過輕,這可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xiàn)健康問題,。英國阿伯丁大學的艾卜哈(Abha Maheshwa)醫(yī)生在回顧和分析了11項,、涉及3.7萬名通過試管受精懷孕的女性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相對于新鮮胚胎移植,,使用冷凍過的胚胎,,孕婦出血的幾率降低了30%、新生兒體重過輕的幾率降低了30%~40%,、早產(chǎn)的幾率降低了20%,、出生后頭幾周的死亡率也降低了20%。
這個結果有些出人意料,,孫曉溪給出了專業(yè)的解釋是:在獲取卵子的時候,,母親需要接受注射促排卵藥物,而這些藥物會在體內(nèi)待上一段時間才能夠被完全代謝掉,,子宮也會在這段期間受到藥物的影響,,新鮮胚胎移植通常在取卵后3至5天進行,此時母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非常高,,因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胎兒的體重,。冷凍過后再植入,子宮便有足夠的時間恢復到更加自然和健康的狀態(tài),。
若是在促排卵過程中,,母體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情況,此時貿(mào)然移植還可能面臨移植失敗,,而另一種情況,,促排卵過程中卵巢過度刺激,移植風險則會更大,。對于這種特殊群體,,孫曉溪也表示,選擇冷凍胚胎移植相比新鮮移植而言將更安全,。
冷凍技術并不影響胚胎生命力,,冷凍復蘇過程中,95%的胚胎可以抵御溫差巨大的變化,,只有極少數(shù)胚胎對冷凍復蘇溫差變化沒辦法適應,,由此導致破碎。孫曉溪認為,,這些胚胎本身就存在質量問題,,所以抗不住折騰,這和冷凍技術無關。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經(jīng)歷冷凍和解凍的過程,,最后仍然“存活”并能夠使用的胚胎一定是最“強壯”的。所以冷凍變成了一個嚴苛的淘汰過程,,幸存者比其他胚胎更容易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健康發(fā)育,。這個胚胎發(fā)育而成的試管寶寶在出生后成長的過程中,也可能體魄更為強健,。
1984年3月28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女王醫(yī)學中心,世界上**個由冷凍胚胎發(fā)育成的寶寶出生了,,這是一個體重2.5千克名叫Zoe的女嬰,。今年,Zoe已經(jīng)33歲,,她健康,,開朗。
孫曉溪也表示,,截至目前,,學界還沒有發(fā)現(xiàn)使用冷凍胚胎的“時光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在智力,、發(fā)育等領域會表現(xiàn)出與新鮮胚胎上的差異,。如同試管嬰兒技術孕育的孩子,并不比普通孩子更笨,、更弱一樣,。
冷凍技術惠及二胎
隨著二孩政策在我國的全面放開,今年年初開始,,孫曉溪的電話就沒有中斷過,。來電話咨詢的都是曾經(jīng)在集愛中心做過試管嬰兒,且冷凍了胚胎的夫婦,,他們的二孩生育希望,,不僅寄托在全面放開的二孩政策上,也寄托在集愛中心幾十個液氮罐中,。
40 歲的春玲(化名)5年前利用試管嬰兒技術,,一共取得19個健康卵子細胞。在與其丈夫的精子結合后,,獲得了13個有效健康的胚胎,。當時植入了兩個胚胎,成功生下男孩后,,春玲剩余的11 個健康胚胎被冷凍保存了起來。和當時許多已經(jīng)成功分娩的試管嬰兒操作夫妻一樣,春玲成功有了一個孩子后,,對于剩下的11個封存胚胎沒有太過留意,。
今年3月,春玲決定嘗試生育二孩,。她的11枚胚胎依然靜靜地呆在-196 的液氮罐中,,等待復蘇的機會。幸運的是,,集愛中心的胚胎學家成功地運用復蘇技術將冷凍胚胎喚醒,。
很快中心安排了為春玲進行胚胎植入手術,40歲的高齡原本是此次二孩分娩的**障礙,,萬幸的是春玲使用的是5年前更為年輕,、活力的冷凍胚胎,本身發(fā)生染色體異常的幾率就要低許多,,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這就意味著大約六個月后,春玲將有可能分娩出一個“時光寶寶”,,其實他跟自己5歲的哥哥“同齡”,。
孫曉溪坦言,和春玲一樣急著回來解凍冷凍胚胎生二胎的患者從年初開始明顯多了30%,,這部分人群通常已步入35歲以上高齡產(chǎn)婦的高危區(qū)域,,新鮮取卵得到優(yōu)質胚胎的幾率越來越小,而之前冷凍的胚胎卻成就了他們二孩的夢想,,且母親無需重復促排卵,,不但節(jié)約時間,還節(jié)省經(jīng)濟費用,。即使一次不成功,,下次仍有移植冷凍胚胎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冷凍技術大大增加了患者懷孕的累積成功率,。
氣相液氮罐
在不少國人的理念中,冷凍胚胎是年齡大了仍無法成功懷孕的最后一搏,,但在生育專家眼中,,凍卵、凍胚要趁年輕,。孫曉溪表示,,年輕時的冷凍胚胎較高齡時獲得的新鮮胚胎大多質量會好一些。女性年齡越大,,異常卵子產(chǎn)生的比例越高,,胚胎異常比例及畸形胎率也就越高,,流產(chǎn)的比例也相當大。因此冷凍技術依然是希望年輕的卵巢功能好的人來使用,。